10藝術家觀塘海濱添創意\本報記者\洪捷\圖、文
大公報 C3:文化
2010-11-11
圖:蔡祖光的《本色》令汽水罐「再生」
黃昏時分,由觀塘的煩囂工業區,向海旁走去,可以憑弔已停用的碼頭,也可看見許多釣友在垂釣,海濱花園內花木映照,一片閑散自在的景象,令海上的斜陽也不捨得落下去。由現在到明年二月,一批風格各異的戶外雕塑作品,錯落有致地展示於花園內,為這優美的環境,增添人文的內涵與生活的啟發。
木棉為題凸顯堅韌
雕塑展名為「木·棉──公共空間藝術展覽」,邀請十位藝術家,以木棉為題材創作雕塑或裝置作品。木棉,反映東九龍區在昔日的發展中的付出與堅韌精神,作品象徵着木棉的種籽,散播開去,這也配合了觀塘海濱公園將逐步伸延至九龍灣畔,希望木棉樹的精神不斷延展。
參展的十位藝術家包括巢錫雄、蔡祖光、陸潤誠、黃澤雄、林旭輝、曾敏富、梁達鴻、王銘原、胡境均及李佳。
甫步進花園,只見閃亮圓環的浪花上飛翔着幾隻展翅鳥兒,令人心情馬上輕鬆起來,這是胡境均的雕塑作品《都市列行Ⅱ之耍浪》,創作靈感來自都市人的生活特性。「都市人用好快的速度由某處到某處,心情也是飛快的。我的作品希望大家有着一邊做一邊玩的態度,像鳥兒一邊捉魚搵食一邊玩浪,在工作中找到平衡,搵食也要透透氣,放鬆一下。」
這組作品由不鏽鋼物料製成,鳥兒則用銅電鍍,那浪花用螺絲可鑲嵌可拆件,原因是現場沒有電力提供,充分體驗藝術家適應環境的靈活性。胡境均介紹說,戶外作品需要創作人有建築學的知識,由於現場處於風大的海邊,有高度限制,作品太高易生危險,只能向橫度延伸,因此他的作品有六、七米長,看起來覆蓋的地方也不少。
巢錫雄的作品最貼題,稱《紅棉》,他用玻璃鋼製成一朵一點七米高的大大朵紅棉,並且以汽車漆噴上鮮艷的紅色,在綠草地上分外亮麗。
巢錫雄說:「我的作品與主題很貼近,火紅的花代表一顆熱誠的心,花蕊以一隻隻手來象徵社會與家庭在文化傳承上的責任,希望下一代都傳到會開花的地方,就如木棉籽那樣飄散開去。」他先用雕塑泥做成手版模型,再按比例放大至一點七米高的雕塑。
躉船呼應海港故事
由觀塘海濱一帶望出去維港,便會見到停泊着許多躉船,在夕陽下形成優美的線條,林旭輝的裝置作品《文保號躉船》正好呼應着東九龍躉船的故事。
林旭輝介紹說,他在創作前在現場視察過環境,發覺那些設有吊臂的躉船,很久以前經已在東九龍運作,現在數量已日益減少,他借用《文保號躉船》來講述一個故事:「這躉船代表我們一批文化保育者,在城市開發,大肆建築的過程中,仍然到處尋找被埋沒的文化遺產,希望有一日這些遺產會重見天日。」他的《文保號躉船》只有頂部的吊臂與桅杆,代表船的一半被埋在地下,只剩頂部而已。林旭輝只用了兩條膠喉及借來的一些舊文物,已製作出發人思考的作品。
展覽所在的觀塘,由工廠區逐步轉型為商業區,經歷不少的起跌與滄桑,蔡祖光也有近似的人生歷煉,遂將經驗化作創作靈感。他的雕塑《本色》,用舊汽水罐作為象徵。
汽水罐喻拚搏精神
蔡祖光說:「我們這些中年人到某個程度,被認為失去利用價值而被拋棄。這些汽水罐,可以循環再造,代表我們再度站起來,提升價值,組合再創造。」
汽水罐成為藝術品,亦是另一形式的增值。蔡祖光說,他把這些汽水罐髹成紅色,是代表香港人的拚搏精神。蔡祖光用了三個點,以平衡力學的方式,把扭曲的汽水罐雕塑平穩地立起來。
蔡祖光製作雕塑的方法,充分發揮了他的靈活腦筋,他用鐵絲網繞成汽水罐的形狀,再用布鋪上去,然後塗上石膏,看起來很結實的作品,重量只有一百多磅。他表示,如果有更廣闊空間,可以放大成巨型雕塑,相信更具震撼力。
黃澤雄的《無題》以人造水晶來展覽木棉所象徵的強大能量;李佳的《相依》通過抽象的圓形不鏽鋼雕塑,展現木棉的堅韌美麗,以及人與人之間互相關愛扶持的情懷。
接受訪問的藝術家們不約而同地希望,他們的作品有機會長期在公眾空間展出,也期待類似的雕塑展覽能持續舉行下去,像木棉種籽那樣散布在不同地方。